高职教育助推共富的实践路径 今日快看

来源:中工网 发布时间:2023-06-20 16:14:23

——基于浙江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副题)

浙江被赋予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历史使命,为全国探路。为此,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浙江省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简称《实施方案》),聚焦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加快浙江山区26县共同富裕发展步伐。共同富裕根本靠改革,基础在教育,《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构建符合山区需求的教育体系”。在这一背景下,梳理和分析高等职业教育助推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成为亟待解答的时代课题。


【资料图】

高等职业教育助推共同富裕的三维逻辑

理论逻辑——坚持类型教育特征属性的本质需要。高质量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与推动共同富裕在内在逻辑上是辩证统一、互为前提的。产教融合、“双师型”教师、技能人才培养、职业技能培训等类型教育的特征属性将进一步夯实共同富裕发展的基础。共同富裕包含着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富裕,而高等职业教育在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社会兜底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政策逻辑——激活共同富裕动力引擎的必然需要。从职业教育政策层面看,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发布以来,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更加重视,将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投入,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类型教育的特征属性更加凸显。可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从共同富裕政策层面看,浙江从金融、教育、文化等多个层面密集出台支持政策,尤其是各高职院校在整体布局下,陆续出台助力共同富裕的“一校一策”,一方面对自身高质量发展提出新要求,另一方面也将进一步激活共同富裕的动力引擎。可见,共同富裕发展要求进一步夯实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基础。

发展逻辑——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从经济发展需求看,经济学界普遍认为“高质量发展”应包含提升生产力和调整生产关系,这也是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而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的联系最为紧密,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就是在扩大人力资本投资,就是稳固共同富裕的基石。从社会发展矛盾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包括了对个体生涯发展和技术技能教育的向往,简单的职业技能学习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培养新时代的大国工匠、能工巧匠,提升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已成为未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点。

高等职业教育助推共同富裕的现实困境

一是山区产业发展急需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一方面,山区职业教育专业结构急需调整,山区26县的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虽然基本覆盖区域产业发展,但缺乏系统性设计,专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另一方面,山区职业教育急需提档升级,尤其是招商引资的一些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对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从现有情况看,山区县尚未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匮乏。同时,山区学子在外求学后,回乡意愿不强烈,以台州科技职业学院为例,2020—2022届毕业生中,台州山区县(天台、仙居、三门)生源学生回生源地就业的平均比例为43.25%,不及半数。山区产业发展的人才供给存在断档风险。

二是山区企业发展急需提升人力资源水平。当前,山区企业的发展与人力资源水平不匹配。一方面,山区中职教育发展缓慢,当前浙江山区26县虽均建有县域职教中心,但随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从就业教育逐渐转向就业与升学并重,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对提升学历层次有了进一步要求;另一方面,山区企业普遍存在招工难的现象,尤其是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匮乏,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三是山区社会发展急需缩小阶层收入差距。从山区企业现状看,基层人员文化水平不高、技能基础薄弱等,严重影响了企业效益,企业急需通过有效的职业培训提升员工的技能,提高员工收入。因此加强基层人员的职业培训,也是实现“扩中提低”的有效途径。同时,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仍不被认可。家庭条件优越的,千方百计将孩子送到大城市去读书,导致了人口流出,学成归来的技能人才甚少。家庭条件相对较差、学习成绩又无法达到普通高中要求的,只能留在山区中职学校就读,日后虽能优先留在地方就业,但是总体收入相对较低,个人成长通道尚未完善。

高等职业教育助推共同富裕的突破路径

第一,推进“一县一产业学院”建设,增强专业建设耦合性。可以从两个层面去思考。一是支持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下沉县域。依托山区县中职学校、技师学院及龙头企业,推进“一县一产业学院”建设,政校行企积极探索多主体办学模式,开展混合所有制试点,建设实体化运行产业学院。产业学院应主动对接山区发展支柱产业和先进产业集群,并指导地方中职学校建设适应山区产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专业群。撤销并淘汰供给过剩、就业率低、职业岗位消失的专业,鼓励开设更多紧缺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二是发挥产业学院专业集群效应。选派高水平专业人才服务山区县产业学院建设和发展,以应用为导向对接山区县产业需求,共享共用产业科研服务平台,与山区县龙头企业开展校企合作,联合攻坚产业发展瓶颈,提升山区县产业科技研发和职业技能培训能力,解决产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培育产业共兴的“火种”。

第二,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增强技能人才适应性。可以从两个层面去考虑。一是积极推进中高企一体化人才培养。与山区中等职业学校、行业龙头企业合作,探索五年一贯制联合培养新模式,中高企三方联动,推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实训)体系和培养方案的衔接,构建“校企协同、中高一体、育用贯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增强人才培养适应性。二是探索开展“职技融通”改革试点。主动对接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积极探索职业院校与技工院校融合发展新模式。高职院校可与山区县中职学校、技师学院三方合作,探索“高职+技师+企业”的人才培养试点,推进“职技融通”改革试点,面向当地招生。同时,制定专项留人政策,确保经过长学制培养的技能人才能留在山区县工作。

第三,探索“扩中提低”改革试点,增强职业培训实效性。一是要构建全生命周期职业培训服务体系。落实育训并重的法定职责,联合山区县龙头骨干企业,组建培训综合体,与企业开展订单式、组团式培训合作;建设中小学职业体验中心,面向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开展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等服务,将职业培训服务贯穿全生命周期。二是要加强重点人群的职业教育培训。重点面向企业职工、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新型职业农民等社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鼓励更多农民、返乡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提升这类人员收入水平也是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同时,加强对山区县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成果及优秀师生典型的宣传报道,讲好身边的职教故事,营造“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不断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顾佳滨,作者系台州科技职业学院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所长)

来源:中国教育报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东饰品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41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